全部课程 >环境学基础The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1551018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任选),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开课院部: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课程负责人:

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资源: 没有资源记录!

课程展示

课程简介

环境学基础是环境工程专业选修课程,环境学是一门多学科综合交叉渗透而成的新兴学科,而环境学基础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开门见山、总览全局的基础性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全面初步掌握环境学的基础知识,充分认识全球及我国环境现状和环境问题,了解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与机制,探索如何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可以通过本课程学习来全面认识环境专业中主要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了解中国乃至全球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为后面深入学习环境领域各专业课程打下全局性的和相互联系的知识基础。

课程教学要求

(1)学生掌握环境科学基础知识,能将其用于描述复杂环境问题;

(2)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环境生态保护基础知识,能够将其用于分析水、气、声、固等污染产生机理,能够理解环境问题内在原因,提出解决目标;

(3)学生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讲 环境学概述:了解环境的定义,环境要素,环境的分类,环境的功能特性,环境问题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学习环境科学的定义、内容和分科,环境科学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第二讲 认识全球环境问题:认识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来源、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第三讲 资源概述与现状探讨:了解资源的分类和特征;学习自然资源的价值观、环境资源观;了解中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战略对策。

第四讲 全球及中国人口增长状况:了解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我国人口现状及其特点、未来人口预测。

第五讲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学习环境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

第六讲 生态系统构造与规则:学习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结构、类型、功能;生态平衡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第七讲 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了解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差异。

第八讲 大气与大气污染:大气的组成、结构、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影响因素。

第九讲 大气污染防治:控制大气污染的途径和技术方法。

第十讲 水资源与水污染: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和主要污染物,水质指标和标准;学习水中污染物的运动特征,水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第十一讲 水污染防治:了解水污染的治理措施及水处理的技术方法。

第十二讲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了解土壤的组成、性质、污染来源及净化能力;学习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了解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第十三讲 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危害: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危害。

第十四讲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理解固体废物资源化概念,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和最终处置技术。

第十五讲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了解噪声污染、电磁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光污染的来源、特征、度量、标准、防治技术。

第十六讲 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建设目标与规划;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内涵,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了解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

(1)闭卷考试:闭卷考试100分制,根据标准答案评分,60分及以上合格。       闭卷考试成绩权重占课程总成绩的70%。

(2)作业考核:根据作业完成质量分为“好”、“一般”、“差”三个评价等级。评为“好”得满分,评为“一般”得75%作业分,评为“差”得50%作业分,作业不交或完成不完整得零分。作业考核成绩权重占课程总成绩的30%。

(3)考勤:逃课一次扣总分5分,迟到一次扣总分2分。

学生学习建议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本课程的学习,一定要根据老师的授课重点,结合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课堂下来要认真阅读课本,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同时需要在平时留意有关环境污染和治理的新闻报道,有需要可以登录学院图书馆链接的CNKI网址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

2、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

(1)李焰,环境科学导论,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2000年3

(2)盛连喜编,现代环境科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

(3)鞠美庭主编,环境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年7月(第一版)

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每周4学时,课内2学时,课外2学时

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

学生不得无故缺席,上课必须勤作笔记、多思考,不允许在课堂上讲闲话,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积极参与讨论;课后认真阅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按时上交。必须参加单元测试、期末考试,考试需独立完成,不得舞弊。

课程文档下载

课程大纲下载

课程其它文档下载

本站 所有信息归:东莞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文华在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议在IE8以上浏览器1024*768分辨率下浏览本站